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,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,优化孤寡老人服务,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。党的二十大以来,县民政局把养老服务作为民心工程和政治任务,强力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“1+3+N”体系建设,努力构建以居家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,全面提升“夕阳红”幸福指数。今天播出由县委宣传部与我台联合推出的特别系列报道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——感恩奋进走在前列》系列报道第十二期:县民政局:提升养老服务 托起幸福“夕阳红”。
孙向台是井坡镇浆塘村人,2020年搬到了泉水敬老院,搬来后,他常常感慨,现在养老的新气象。
记者:在这里住着还舒服吗?
泉水敬老院住养老人 孙向台:挺舒服,比在家里舒服。
记者:这里感觉怎么样?
泉水敬老院住养老人 孙向台:都还可以,样样都挺满意!
近年来,汝城县民政局按照养老“1+3+N”体系建设规划,相继争取中、省建设资金累计达5198万元,在乡镇敬老院撤并工作上持续发力,一改从前乡镇敬老院分散,环境、服务水平差的现象,真正形成养老“一极三区”格局。
在土桥镇龙潭桥“友邻互助”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,老人们正聚在一起休闲娱乐,这里成了村里老人们每天必到的地方。 这里不仅能给他们提供休闲的场地,还有志愿者为老人们提供助餐助洁、生活照料、医疗保健、精神慰藉等专项服务。
土桥镇龙潭桥村书记 欧永成:“友邻互助”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缓解了城乡养老服务不均衡问题,让农村老人享受更优质、更均衡的养老服务,实现“原居养老”愿望。
近年来,县民政局改充分利用闲置村部、村小、礼堂等场所,在人口密集、条件较好的村按照“五室一卫一厨一场地”的标准建设了“友邻互助”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15个;积极推进城区9个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建设,配套多功能活动室、休息室、办公室、心理咨询室、卫生间等;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1个,建设农村家庭养老床位300张,对全县349名农村老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等。
“一餐热饭”是老年人关心的重要事项,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。每到下午5点,位于沙洲瑶族村的长者食堂便开始热闹起来,20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欢聚一堂,共享幸福“食”光。沙洲村长者食堂主要由社会捐赠、村集体经济和政府补助进行建设,沙洲村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筹办、运营和管理,确保餐食营养丰富、卫生可口。食堂还会实时跟踪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,一对一私人定制营养食谱,提供适合老年人膳食营养的餐食。
沙洲村幸福食堂项目负责人 尹利青:根据老人的健康档案,像有高血压的、糖尿病的“三高”人员,按照少油、少盐、少糖进行搭配,每天有12种营养食谱,根据老年人的习惯来安排饮食和餐饮制作。
为解决部分老年人“一餐热饭”难题,我县鼓励各乡镇因地制宜采取与餐饮企业合作、依托养老机构等多种模式运营长者食堂。截至目前,我县共有10个长者食堂投入运营,每天可保障150余老人集中用餐,切实解决了老年人“吃饭难”的问题,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到新鲜又热乎的饭菜。
沙洲村老人 朱分永:营养搭配,都很丰富,每餐都有水果这些,大家都感觉到很开心,很多老人都吃胖了。
为破解养老服务难题,县民政局积极弘扬“半条被子”精神,突出党建引领、红色传承、乡村振兴、文明乡风等有机融合,让每一名老年人都感受到温暖。近年,相继指导白泉村创建“党建+养老”,每个党员带头结对2-5名老人,关心照料老人生活起居,一日一问候;沙洲村“长者食堂”为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供餐;足田村结合工作实际,采取“一帮一”“一帮多”帮扶的方式,结对帮扶责任人对建档立卡老人开展不定期的日常照料、上门服务;九塘江社区通过购买服务,委托机构运营,对特困老人、困难残疾老人、失能老人、留守(空巢)老人、高龄老人进行服务。截至目前,共为村、社区700多名老人提供日间照料、量血压、康复护理、送药送餐等上门服务36000余人次。
县民政局工会主席 李生养: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,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,县民政局按照养老“1+3+N”的体系建设规划,即一个县级养老中心,三个区域性养老中心,多个村(社区)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,构建以居家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格局,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。
责编:何慧
来源:汝城县融媒体中心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全文发布
省委管理干部任前公示公告
勿忘!这些数字,是中国人心里无法愈合的伤疤
习近平在越南媒体发表署名文章
关于越南,一图了解→
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
总书记上海行|记者手记:一以贯之的初心和深情
时习之丨构建新发展格局、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地方考察调研强调科技创新
下载APP
分享到